進入內容區塊
張貼至「Facebook」【另開新視窗】  張貼至「Plurk」【另開新視窗】  張貼至「Twitter」【另開新視窗】  友善列印 字級設定:

地方沿革

五榖坑
  根據一紙清乾隆年代的合同,經輔大歷史系教授尹章義研考解讀,證明「五股」地名原是由「五榖坑」陸續演變而來,這份出自乾隆三十八年(西元1773年)正月「劉伴郎退還田契字」合同,記載「興直山下外庄五榖坑口」明確的指出五股坑原名為「五榖坑」。「五榖坑」這地名沿用數百年,到了清朝道光、咸豐年間(西元1821~1861年間),客家人逐漸外移,閩南人遷入,「五榖坑」即簡化為「五谷坑」再轉音為「五股坑」。
  日據時代,日本人統治臺灣後,再將其簡化稱之為「五股」,這即是「五股」地名稱謂確立之演繹過程。本區之地理位置在新北市西北端,與臺北市毗鄰,東接蘆洲區西連林口區,南通泰山區,北以觀音山山頂與八里區為鄰,東南與三重、新莊二區相接,東北則以淡水河為天然界線,與北投、關渡相隔,面積約三十四平方公里,境內藉天然河川山丘隔成三角形,除東南部為平地外,近三分之二土地為丘陵。
 
  前清康熙二十二年(西元1683年)臺灣歸清之版圖,翌年設置戍兵,乾隆三十二年(西元1767年)初,設置八里坌巡檢,五股坑區、八里坌、貴子坑區等隸屬巡檢管轄。清光緒二十年(西元1894年),中日甲午戰役失利,兩國訂立馬關條約,臺灣遂為日人據,翌年六月(民國前十七年即西元1895年)日人施行地方官判,臺灣設三縣一廳,臺北縣下轄四支廳,五股之興直堡地區歸臺北縣直轄,西元1901年(民國前十一年)全島分設二十廳,廳下各置支廳今五股全區境皆隸屬新莊支廳,後因擴大行政區域,及併更寮,新塭二庄俗稱五股庄,民國三十五年(西元1946年)臺灣光復後正名為五股鄉,民國九十九年(西元2010年)十二月二十五日因應新北市改制升格為五股區。
瀏覽人次:8591 人 更新日期:2023-08-09
回上頁 回首頁 TOP